大二结束后的这个暑假,我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(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Berkeley, UCB)参加暑期学习项目,开始了为期20天的暑期访学生活。下面,我想从学习、生活两个方面说说我的感受。
一、学习
虽说短短的20天,我们更多地是抱着体验文化的心态来到暑校,课程却并不轻松(入住寝室的第一个晚上,我就卡着DDL在做英语课程的水平分级考试)。要在短短的三周完成至少三学分的课程,学习安排是非常紧凑的,但我同时也收获了很多。
首先,伯克利的老师都非常尊重学生,授课也很严谨认真。两门课程的老师都在上课的第一天就把教学大纲打印好发给了学生,除了给学生预览一下学习内容外,也是希望大家监督自己跟进教学计划。Business Vocabulary的老师把作业、课堂活动都上传到了网页上,我们可以随时下载学习。这门课的成绩是根据作业、日常quiz还有两篇paper的表现一同给出。老师非常注意“公平”,希望所有付出的人都有回报。比如,每次quiz之前,老师会把卷子背面朝上一个个发给我们,再要求我们统一翻开作答,保证所有人拥有平等的作答时间。老师批阅一个人的paper基本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,当我拿到我的作业时,看到密密麻麻的批注,有对word choice、引用文献的建议,还有文章结构的建议,实在受益匪浅。我还记得有个单词用法变化多,在经济、法律及日常又有不同的特义,不少同学都不太理解,老师并没有不耐烦,而是花了四十分钟跟我们讨论、举例。
相比国内大学的老师,我觉得UCB的老师是“面慈心严”型,课堂、作业老师都非常亲切,但是考试要求也是很高的。老师划分的A+标准是97分以上,93-96是A,再往下就是A-了。
其次,伯克利的作业布置及提交大都是电子形式。老师在学校的bcourse网站上发布作业要求,注明DDL的时间,学生通过文本框提交,音频、视频也都可以上传。对于写作有些困难的我,老师认为很少的750词我要挤牙膏很久,所以我看到下周二要交paper,可能周日就会开始构思。Humor课的老师曾经布置我们看了The Ellen DeGeneres Show的片段,纪念主持人Ellen出柜20周年,请我们谈谈对于coming out的看法。这确实是个有些敏感而棘手的话题(特别是用英语表达),但由于脱口秀穿插了很多玩笑和逗趣,减轻了许多写作的负担。这门Humor课,我们和老师看着情景喜剧,了解了美国的政治文化、宗教文化。生活在中国的我们,平时很少会考虑到种族的问题,但作为“大熔炉”的美国,种族问题及语言表达时刻需要注意(当我在化妆品店买粉底液,能看到最深的色号到最浅的色号一字排开;很多餐厅会贴上Halal表明伊斯兰教徒可以食用)。同时,班上还有来自墨西哥、日本、哥伦比亚、越南等其他国家的不同年龄段的同学,我们彼此进行文化交流,思想也发生碰撞。比如,日本同学在make jokes上明显顾虑更多,墨西哥与美国文化更相近,班上年纪最大的叔叔有了孩子,看待各种问题又有不同观点。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观念,也是在UCB学习的收获。(课上我们讨论了各式做法的月饼,结课presentation时我展示了中国的全家福、年夜饭,也向他们介绍了中国文化)
最后,我认识了几位在UCB本校就读的同学,他们的刻苦和自信深深感染了我。修读双学位的越南小哥加了伯克利模特队,课余还做peer instructor补贴学费,熬夜通宵写其他课程的paper。伯克利的学生优秀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,综合能力也很强,绝对不是死磕书本的类型,我会向他们学习,Study hard, play hard是最佳的状态。
最终,两门课程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拿到了A+和老师的推荐信。
(结课证书)
二、生活
UCB所在的伯克利市,地处旧金山湾区东北部,与旧金山、金门大桥等隔湾相对,依山傍海,夏季白天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,气候十分适宜。学校后山上有一个大大的C字母,是加州California的缩写。学习之余,很多同学会去爬后山,爬到山顶俯视校园标志性的建筑——钟楼。
我第一次爬big c是在清晨,半小时不到就能爬到山顶。爬山过程中会路过UCB的botany garden,半山有伯克利著名的红杉林,路上还能偶遇火鸡、松鼠和鹿。清晨,校园尚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,钟楼高耸,整点传来沉稳悠长的钟声。往远处能看见海湾,桥梁连接着伯克利与旧金山市。阳光刚透过云层洒在山上,把后山分割成金黄与暗绿。下山碰到问时间的行人大叔,告知时间后,听到了“Go bears!(UCB的slogan,吉祥物是熊)”,瞬间感到身处伯克利的认同感。
(傍晚从big c俯视伯克利市)
第二次去爬山我选择了傍晚,日落时分爬big c的人很多,这时候的风景更生动。会有人边爬山边放着很hip-pop的歌,到达C字母边上席地而坐,吹着风看着日暮的伯克利。山上的网红秋千很有名,大的秋千坏了,很多人在小秋千处打卡拍照。挂在树上的秋千荡的很高,能将夜色的城市收尽眼底,一览无余。
(UCB后山的鹿与火鸡)
除了爬山,拥有伯克利校园卡的学生可以免费乘坐市内的公交车。周末我和同学乘公交去了伯克利的海边。伯克利市的海滩没有开发,是石头海。很多市民傍晚开车到海边,坐在车内听歌、聊天,吹吹海风。天空从蔚蓝到淡橙,随着太阳一点点下沉,天色变得粉紫,最终归于黑幕,星星零散地挂了上来。
(伯克利海边)
如果想去探索一下旧金山,出行乘坐bart(类似于地铁)或者打uber都很方便。Uber上的司机来自世界各地,会标注自己会哪些语言,我曾经遇到过泰国、巴西、菲律宾等国家的司机。大概是因为美国人家庭人口比较多,uber也有6人车服务。对于当地居民而言,因为伯克利地势不平,他们更喜欢骑山地车或者滑滑板。很多学生以滑板代步上学,公车上也有很人性的设计,在每辆车前都有可以放置山地车的折叠架,骑车的小伙伴能在上公交时将自行车置于公交车车头的放置架上。过马路时,车辆都会让着行人。有次我路过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小岔口,五辆车静静地等在斑马线处。
UCB的食堂有好几家,我去过ihouse(国际生住处)的食堂,刷学生卡,七刀一餐,自助取餐。能吃到美式的披萨,也可要阿姨打米饭。沙拉、冰激凌、各式饮料都是自取,非常划算,也很好吃。校外的美食也非常多,并且各个国家的菜肴都具备:韩国拉面、中餐、汉堡、寿司、泰国芒果饭、墨西哥鸡肉卷…… 早餐大部分时候我会在公寓烤面包配酸奶。
此外,校园附近的电影院也有好几家,与中国的电影院不同,美国电影院都是独立的一间,设计还有些复古。学生票10刀一张,票面没有印座位,是自由选择座位。美国电影也没有字幕,我抱着锻炼听力的心情看完了一场《速度与激情》。
三、总结
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的这20天里,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,我都有了与众不同的体验。每天都是值得期待的新的一天,每天都能遇到形形色色有趣的人。很开心能参加这次暑期项目,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文化,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。
很感谢这次给我提供的机会,以及学校和SAS老师的指导和陪伴,这次体验将成为我以后人生的宝贵财富。